返回首页

张之洞故居?

来源:www.60zuowen.com   时间:2023-11-21 03:34   点击:282  编辑:zhao_admin   手机版

一、张之洞故居?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人称为“张香帅”,出生于贵州兴义府,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之洞北京故居位于白米斜街11号

白米斜街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就在什刹海的南边不远处。张之洞从1907年奉调回京时开始在此居住,并于1909年在此处故去,大概住了两年左右。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1]人称为“张香帅”,出生于贵州兴义府,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2]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二、李达故居观后感?

令人震撼的历史遗迹。李达故居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它记录着李达先生的英勇事迹和他作为一名杰出军事家和革命家的贡献。观看这座故居,我被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所震撼。这里的展品和陈列,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李达先生的理念和他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作用。与此同时,李达故居的建筑设计也是另一个值得赞赏的方面。它的传统风格融合了苏州园林的美学元素,通过精巧雕刻和造型设计,打造出一个很有特色的建筑。总的来说,李达故居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遗迹,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向往过去,思考未来。

三、潘汉年故居观后感?

1. 令人印象深刻2. 因为潘汉年故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它展示了潘汉年先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故居内部陈设精美,布局合理,展示了潘汉年先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术成就。同时,故居周围的环境也非常优美,让人感受到了潘汉年先生生活的宁静与美好。3. 参观潘汉年故居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位杰出学者的生平和学术成就,还可以感受到传统建筑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此外,故居所在的地区还有其他的历史遗迹和景点,可以进一步延伸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总体而言,参观潘汉年故居是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体验。

四、张学良故居观后感?

张学良故居是一处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点。作为张学良的故居,它见证了张学良先生在二、三十年代期间在天津的常住生活。故居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西方和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展现了当时的建筑风貌。故居内部陈设展示了张学良先生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包括书房、客厅、卧室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了解张学良先生的事迹和贡献。

五、郑观应故居观后感?

郑观应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古老的建筑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被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精心设计的庭院所吸引。在观赏郑观应的文物和展品时,我对他的成就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我对郑观应的故事和他对社会的影响有了更深的敬意。

六、李克农故居观后感?

踏寻先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参观李克农故居

2021年12月4日,天气晴朗冬日的暖阳柔和的普照大地,幼儿园党支部一行十二人来到安徽省“十大红色旅游基地”------李克农故居参观学习。

活动中我们首先来到了李克农铜像前,全体党员在铜像前重温入党誓词,表达自己心中的崇敬之情。走进李克农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匾上由杨尚昆同志题写的“李克农故居”五个大字,而门两边的对联“能谋颇似房仆射,用间差同李左车”,则是出自董必武之手。在李克农生平事迹展览馆里,翔实地展现了将军一生的丰功伟业。他从未领过兵、打过仗却在隐蔽战线一次次挽救党于危亡之中,立下赫赫战功。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他提供的情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中国建设史上,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传奇将军”。

通过这次的主题党日活动,我们真切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大家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畏牺牲、忠诚为国的崇高党性,正是以李克农将军为代表的革命前辈,长期坚守在情报和保卫等特殊战线上,用舍身为党的精神,才让国家安全才有了保障,革命火种才能够得以延续。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使命,要铭记党员职责,把先烈的革命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中,铭记革命先烈的遗志,踏着先烈的足迹,在新时代发挥教育工作者育人报国的使命。

七、中山故居观后感?

我们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我们去参观了南郎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来到大门口,“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刻在了门口的墙壁上,显得非常壮观。

走进大门,我们首先看见的就是庞大的博物馆,里面有许多孙中山先生留下来的文物和照片。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看他的表情,好像跟我们说:“你们是祖国的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令我失望!”

参观了博物馆,我们又去了孙中山先生住过的房子。房子里有卧室、大厅、厨房、杂物室······房子里的陈设非常简漏,尤其是厨房,里面只有一个煮饭用的锅和几个桶。当年孙中山先生的生活条件也不好,他每天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做很多事情,不像我们现在,放学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农业展览区,里面种了很多葱、大蒜等等,农业展览区里还有一块块稻田。看到这些,我就想起妈妈经常对我说过的话,日常生活中吃的粮食都是经过辛勤的劳动人们培植出来的,我们吃粮食的时候千万不要浪费,要知道“粒粒皆辛苦”。

这次孙中山故居参观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让我增长了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去珠海实验基地回来后,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当时到了那里,我们先去参观了一种无土栽培的蔬菜和植物,看着这些植物,我心中有两个疑问:蔬菜和植物不是在土里的吗;怎么没有土,长得还是这样茂盛?后来听带队的老师说这些都是无土栽培的蔬菜和植物,这些植物不但环保,而且节约土地,要是将来人们都用这种方法种蔬菜,那将会多好啊!

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一些古老的农具和一些粮食,还有一个脱谷机。看到这些我好象看到到孙中山先生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接着我们又去看孙中山生前所住的大宅房,这宅房的大小就象一栋小型别墅的那么宽,那么长。进去后,除了楼上因为规定不能上去,每个房间我们都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家虽然不是那么豪华,但是家具齐全,每个房间都比较大,能容下20人在那儿开会,还显得宽敞。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里面存放着孙中山先生平时用过的军刀挂在墙上、读过的书和写是文章都摆在那里、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的东西。

看过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使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事情也是我非常开心的一天。啊!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呀!

八、冯如故居观后感?

冯如,是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是中国的“航空之父”。冯如故居,坐落于牛江镇莲塘杏圃村。 “吱呀”一声,木门打开了,导游示意我们进去。

我凝视着,门是用木做的,与门槛相接的地方有点腐朽。一百多年前,年仅12岁的冯如就是打开这扇门,走出国门,进而飞向蓝天的。冯如先生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飞天梦,开创了华夏子孙发展航天事业的先河。

九、荣祥故居观后感?

心怀敬畏和敬仰之情,聆听历史深处的呼吸,感受着先辈伟大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大家在参观的时候久久驻足,阅读着荣祥先辈的事迹,观看他曾经用过的物品,感受着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坦荡胸怀,赞叹着他对光明和真理的执着追求。这次荣祥故居的参观活动,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辈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激发我们向革命先辈学习,首先思想积极靠近,其次行动上积极响应。

十、包定故居 观后感?

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故居,承载着历史的见证,讲述着革命人物红色精神的初心。通过对浙江革命故居的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人物采访等,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助力探索数字变革“浙江方案”,传承红色基因,体悟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